中文系(珠海)举行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答辩会

m

Body

12月18日,中文系(珠海)在海琴六号A631会议室举行了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结题验收答辩会,贾智副教授、刘杰助理教授、谭菲助理教授担任答辩评委。我系2023年度获得立项的16个大创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2项、校级13项)均顺利通过答辩。

16个大创小组选题围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创新价值及研究收获等环节,介绍了其研究过程及项目成果。

Image removed.

Image removed.

Image removed.

Image removed.

《当代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小说中的文化交流书写》提出“区域一体化”建设下跨城流动的生命体验作为一种书写策略,被用以检视城市现代化发展与都市个体情感及身份的流动性、含混性和复杂性的内在矛盾;

《<白氏六帖>》的整理与研究》对《白氏六帖》两大流传系统进行了重新梳理,并对《白氏六帖》前三卷的抄文注文,以及前十五卷的抄文部分进行了校勘和整理;

《儿童有声读物语言研究》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喜马拉雅平台的《一千零一夜睡前故事》系列为例对儿童有声读物进行语言分析,结合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探讨了儿童有声读物在语言层面的特点以及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

《<白兔记>异文汇编及考辨——以成化本、汲古阁本、富春堂本与锦本为对象》将《白兔记》现存版本划分为“成化本与汲古阁本”、“富春堂本”、“锦本”三个系统,并对其加以整理、比勘和分析;

《“灯”意象在志怪小说婚恋叙事中的功能兼论其东亚影响》梳理了“牡丹灯笼”故事中《剪灯新话》《聊斋志异》《伽俾子》《夜窗鬼谈》等文本中的书写流变,聚焦于“灯”意象的结构性功能和隐喻探讨各文本之间的影响脉络;

《从知乎到编乎:知乎平台小说研究》指出知乎超短篇小说的诞生及其“套路与反套路”的特征不仅源于知识付费这一商业模式的转型需要,同样揭示出网络文学类型套路的成熟及读者对阅读快感的需求;

《试论郁达夫与其小说人物的身心双重疾病及相互关系》归纳了郁达夫作品中的患病主体,了解了郁达夫对作品角色患病经历的塑造,从而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小说创作对疾病意义的生发;

《<聊斋志异>中的人鬼故事在建国后文艺作品中的继承创新以及对改编作品中的死亡意象的探讨》分析并探究了蒲松龄的生死观及其形成原因,从时间和方式两方面论述改编作品对人鬼故事的处理,并将改编作品中的死亡意象与原文和西方动画中的进行对比,最后针对改编作品对于人鬼故事及死亡意象的处理情况作出反思、提出建议;

《寻觅乡音,传承谣俗——以广东地区方言歌曲的调查为例》以广东地区的方言歌曲(包括地方方言民歌和地方方言戏曲)为对象,基于“广东方言歌曲”的文献可视化分析,梳理了学界对于广东地区方言歌曲的研究;

《海登·怀特与新历史主义“诗学”理念的相似性及互异性》将海登·怀特格林布拉特的诗学理论进行对比,与指出格林布拉特以“文化诗学”为“本位”,意图在故事讲述中注重故事文本与社会内涵之间的双向“流通”;

《跨媒介视域下动画与游戏改编的叙事逻辑》以《女神异闻录5》和《赛博朋克2077》为例,总结了融合媒体的叙事前提是拥有一个足够完善的世界设定;

《城市二代移民方言传承与身份认同探讨 ——以“深二代”为例》对二代移民方言传承的可能影响因素以及方言传承语水平与身份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

《宋代笔记小说的传播网络研究》提出宋代文人场域的中心人物与政治地位密切相关,传播方向比较单一且链条较短,多以笔记传抄建立关系的特点;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经典话剧的交互性再创造探索——以<雷雨>为例 》关注沉浸式戏剧在中国的发展与接受现状问题,以理论研究和演出接受现状为切口探讨沉浸式戏剧创作的重要因素与内生动力;

《青年亚文化与网络情绪表达——“发疯文学”的符号学解读》对“发疯文学”进行语料分析并引入符号学理论对其生产和传播机制进行分析,进而探究这种“青年亚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意涵;

《网络谐音流行语的多维应用》运用模因理论和图形-背景理论,分析网络谐音流行语在广告文案及城市宣传中的多维应用,并对此种应用对社会多方面产生的利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小组陈述结束后,评委老师们从项目的团队分工、选题、研究方法、创新点等方面同各组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充分肯定了各组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锐意创新、严谨治学的精神。

Image removed.

Image removed.

Image removed.

评委们指出,许多项目实地调查认真,材料梳理细致,发挥了专业优势,研究也具有现实意义。老师们也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意见,希望大家注重样本选取的代表性,关注内容与标题契合度,加强文献综述的写作,规范论文措辞。同学们从点评中收获了许多改进建议,进一步厘清了研究思路。

最后,综合评委打分,《“灯”意象在志怪小说婚恋叙事中的功能兼论其东亚影响》《城市移民二代的方言传承语探究与自我身份建构——以“深二代”为例》《儿童有声读物语言研究》《从版本学角度对俗文学戏曲作品进行考察——以<白兔记>为例》《青年亚文化与网络情绪表达——“发疯文学”的符号学解读》等5个项目获评优秀项目,其他项目获评良好项目。

大创项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实践平台,有利于调动同学们的科研热情、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中文系(珠海)始终坚持积极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重视过程管理,提高项目指导与服务力度,持续提升大创项目质量。